2025年8月7日8时9分丰云股票,我们迎来立秋节气。立秋,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。
“立”为开始之意,“秋”指暑去凉来,此时虽仍处三伏之中,暑气未消,但天地间的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收获。如古人所言“立秋之日凉风至”,意味着炎夏即将过去,凉爽的秋天正悄然来临。全国大部分地区依旧炎热,但早晚温差逐渐加大,降雨减少,气候开始呈现干燥趋势,自然界由长转向收,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,调养身心,迎接秋凉。
立秋物候
初候,凉风至:立秋之后,偏北风开始增多,带来丝丝凉意,虽暑热未退,但风中已夹带秋的清爽,预示着暑气将逐步减退。
二候,白露降:昼夜温差加大,清晨时分,草木间开始凝结出细小的露珠,晶莹剔透,这是秋季空气渐趋干燥、水汽凝结的表现,也是天气转凉的信号。
三候,寒蝉鸣:秋蝉感阴而鸣,其声较夏日更为低沉急促,仿佛在感叹夏日的逝去,也提醒季节正在悄然更替,阳气渐收,阴气日盛。
立秋起居
顺应秋意,早睡早起:立秋后,日照时间逐渐缩短,宜“早睡早起”(建议22:30前入睡,6:00-6:30起床),以收敛神气,适应秋季养“收”的特点。早晨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,呼吸清新空气;傍晚可散步放松,但不宜剧烈运动。注意夜间保暖,尤其是腹部与肩背,避免受凉。
防暑润燥,调适温湿度:虽立秋已至,但多数地区仍处伏天,白天防暑不可松懈,室内空调温度建议保持在26-28℃,并适当增加空气湿度(40%-60%),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绿植。早晚温差增大时,应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受凉感冒。注意通风换气,保持居住环境干爽舒适。
轻衣薄衫丰云股票,适度添衣:立秋后穿衣宜遵循“秋冻”原则,但不宜过度贪凉,早晚可加薄衫护住腰腹与关节。选择棉、麻等天然材质衣物,透气吸汗,避免穿着过于紧身或不透气的服饰。外出时注意防风,尤其是晨昏时段,避免寒凉之气侵袭人体。
立秋饮食
润燥养肺,少辛多酸:秋季主燥,易伤肺津,饮食应以润燥为主,多食梨、百合、银耳、莲藕、山药、芝麻等滋润之品,推荐银耳雪梨羹、百合莲子粥、秋梨膏等。减少辛辣烧烤、油炸食品,以防加重秋燥。适当增加山楂、苹果、葡萄等酸味食物,收敛肺气,养护肝脏。
健脾益气,滋阴清热:立秋时节,脾胃功能仍较弱,应多食易消化、健脾和胃的食物,如小米、南瓜、红枣、芡实等,可煮小米南瓜粥、山药炖排骨等。适当食用鸭肉、鱼肉等平性或凉性肉类,滋阴生津,避免燥热内生。
应季而食,清补兼顾:可适量食用当季水果如桃、李、葡萄、石榴等,补充水分与维生素。饮用菊花茶、蜂蜜柚子茶、柠檬水等,既解暑又润燥。南方地区可饮沙参麦冬汤,北方则适合用杏仁、核桃等坚果熬粥,润肺防燥。
运动建议
立秋后,适宜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,但仍需避开中午高温时段,建议选择早晨6-8点或傍晚18-20点进行锻炼。推荐运动如慢跑、快走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等舒缓项目,以微微出汗为宜,避免大汗伤津耗气。运动后,及时补充水分,可饮用淡盐水或蜂蜜水,防止脱水与电解质紊乱。
情志调养
秋季对应肺,肺主悲忧,立秋后易生悲秋情绪,应注重情志调摄,保持内心平和宁静。可通过登高望远、赏云观叶、品茶阅读、听轻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,收敛神气,安定心神。遇事不躁,常怀感恩与喜悦之心,可按揉太渊穴、膻中穴以宽胸理气,调畅情志。
穴位养生丰云股票
立秋养生重在“养肺润燥、健脾益气、收敛神气”,可重点按摩以下穴位:
太渊穴(腕掌侧横纹桡侧,桡动脉搏动处):拇指按压3分钟/次,每日2次,补益肺气,润燥止咳,增强免疫力。
膻中穴(两乳头连线中点):用掌根轻轻按揉3-5分钟,宽胸理气,调和心肺,缓解胸闷与情绪郁结。
足三里穴(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):艾灸或按揉,健脾和胃,增强体质,提高抗病能力,为秋冬储备能量。
中府穴(锁骨下窝外侧,平第一肋间隙,距前正中线6寸):轻按3-5分钟,调理肺气,缓解咳嗽、气喘等秋燥不适。
立秋者,立而始也,虽暑未消,然天地之气已悄然转向收敛。养生之道,在于顺应秋季“收”的特性,润燥养肺,健脾益气,收敛神气,方能以平和之身心,迎接金秋时节的丰盈与成熟,为寒冬的到来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。
养生方法虽有助于健康维护,但不能替代专业医疗。若您出现明显不适症状,或需要更全面、精准的中医调理,欢迎前往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就诊。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覆盖内科、针灸、正骨推拿等领域,除糖尿病、男科、肿瘤等优势病种诊疗外,对于日常调理、脏腑失调、劳伤虚损等亦建立了全面的治疗和调理体系。
具体事宜可拨打010-63926071电话咨询,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。
中医科专家出诊信息
点击按钮查看实时出诊动态
来源:中医正骨按摩科
作者:许凌飞
排版:李春慧
责编:范晓 张洁
出品
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
专栏入口
东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